終於到了要出發的這一天了,真是夭壽緊張的我,因為這次的行李有三十公斤的限度可以帶,所以我根本沒認真在打包行李,直到出發前一天才真正在打包,三十公斤是夠用了,但行李箱卻也快爆了...,上一次去加拿大有48公斤可以用,更爽,其實我有問旅行社的小姐,其實是可以帶三十公斤多件托運,但考慮下飛機後我搬運不方便,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只帶一件,能塞多少塞多少...,要不然三十公斤其實是夠帶的,而且帶的很爽。
我記得上次逃離...,喔...不是...是飛離台灣的時候,桃園機場好像還沒有自助報到櫃檯 (但松山機場確定已經有了)。
操作介面不會太難,但還是有服務人員過來主動幫忙完成,不過在台灣只有第一段票可以選位子,後面無法選擇,只能到下一個機場再改,一段票改一次,無法全部改完。
台灣的悠遊卡真是偉大的發明,連機場飲料機都包辦了。
我記得N年前出國去澳洲的時候,入境後是沒有推車的 (二年前去北京時才發現開始有了) 那一年因為托運只有二十公斤,老娘是拼了命的在身上好像背了快二十公斤偷渡行李,累死老娘了...,經過幾次的奮戰現在背不起了,但背包再輕,相機加電腦及一些物件,隨便一包還是有十公斤,這個推車真是貼心的讓大姊我感動的快掉下眼淚了。
沒吃晚餐就出門了,因為太晚包行李,實在太忙,且入關前也沒有先吃個小吃,入關後的基本消費是 NT$160-,接下來的日子可是有得奢侈,只好隨便找個東西吃,覺得不要餓到靠夭就好,這一碗大概是最低消費了... NT$50-,可以用悠遊卡。
機場已經跟我的印象不太一樣了,有些地方還在施工,不知道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。
接下來每去一個機場就要改一次位子,也證明了自己不再是呀吧了,可以用英語表達自己的需求了,對沒有語言天份的我真是不容易呀...,且近三年幾乎沒有在用英文了。
從台灣飛到香港只有一個多小時,所以只有提供魯肉飯及包裝飲料,對沒有吃晚餐的我,真是不太夠呀。
三段飛機裡,只有飛到香港是座位上有插座的,機上的影片已經讓我覺得無趣了,偏偏沒有預料,把筆電放在頭上的行李廂了,沒辦法用筆電有些可惜。
這次的航程比較好的地方是座位的靠頭都有枕墊? 不論那個叫什麼,至少我的頭不會搖來搖去了。
這是我第一次在香港轉機,在香港轉機好像也沒有大家說的那麼麻煩? 或著只是我來對時間了,現在改的便利?
香港機場最大的好處就是充電的插座到處都有,網路訊號也算強,上網登入也設計的很便利。
機場看見有小朋友的畫。
香港機場的麥當勞是二十四小時的,人多到爆,最後我還是沒有試一下香港的麥當勞。
消費匯率,還可以刷卡。
這麼多人也不知道要排多久。
香港機場還是相當不錯的...(癈話...人家是大型的國際轉運機場,能太差嗎!!!!)
出發前開始飄了雨。
從香港到杜哈的位子有點小,但比較好的是兩旁的座位是二個,不是三個,要去尿尿的時候比較方便。
下杜哈了。
杜哈中心的指標熊,以這隻熊為中心,旁邊一圈都是商店。
在杜哈應該是比較鼓勵你買東西吧,所以就不像香港機場一樣,到處都找的到插座充電。
班機營幕上有QR條碼可以用,手機就查的到班機資訊。
想上網按個同意就好,但訊號不算強。
天亮了...
卡達機場的匯率,拿鐵一杯$18(當地幣),吃個麥當勞要三十左右。
改完座位後,要上飛機了,沒有空中走廊,是搭巴士去坐飛機的。
去維也納沒想到這麼爽,飛機比之前的兩班大又新,而且坐的人又不多,我一個人用了三個座位(爽~)。
三班的飛機,影片都差不多,香港飛杜哈及杜哈飛維也納的空姊、空少夭壽帥,服務很好,這是我第一次搭機一次有三個座位,且機上有提供烈酒的。
窗戶的按鈕,改變窗戶的顏色,這樣又可以看見外頭,又可以解決陽光太亮的問題。
飛維也納的機上餐。
還有很多的零食可以吃。
維也納機場比我想像中的還小。
麥當勞可以刷卡,工作人員講的英文很難懂,因為舌頭捲的很嚴重。
時刻表。
時刻表就在麥當勞旁。
這一頓二歐元。
搭車在四號去Bratislava,大家都是從網路上先訂票,沒有訂也沒有關係,車上也可以購票,七點五歐元,沒有零錢也沒關係,司機會找零。
延路的風景。
這就是Bratislava了。
留言列表